0571-87859897
 
DB视讯新闻

DB视讯关于启用市城区136处电子警察采集设备的公告


更新时间:2025-07-22 17:19      点击次数:

  近日,国家医保局联合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将肺动脉高压、阿尔茨海默病、克罗恩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特发性肺纤维化和多发性硬化症等6种疾病新增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这一政策调整涉及全国约1.2亿慢特病患者,预计年度新增医保基金支出超过300亿元,标志着我国医保制度对重大疾病保障的又一次实质性突破。本次调整最受关注的三大突破点在于报销比例提升、起付线取消和用药目录优化。根据文件规定,新纳入的6种慢特病门诊报销比例统一提高至90%,较原有慢特病平均报销水平提升15-20个百分点。以肺动脉高压患者为例,其年治疗费用通常在10-20万元之间,按新政策患者年自付费用将降至1-2万元,极大减轻经济负担。更值得关注的是,所有慢特病门诊取消起付线设置。现行制度下,多数地区慢特病门诊起付线元不等,新政策实施后,患者从首笔医疗费用开始即可享受报销。医保部门测算显示,仅此一项每年可为患者节省初始医疗支出约80亿元。

  不过政策也设置了小目录管理机制。6种疾病分别建立专用药品目录,平均涵盖25种治疗药物,其中肺动脉高压目录包含波生坦、马西替坦等11种靶向药,阿尔茨海默病目录纳入甘露特钠胶囊等6种新型药物。目录外药品需经专家评审后方可临时纳入报销,这种保基本+精准保障的模式既控制基金风险,又确保核心治疗需求。

  此次纳入的6种疾病具有三个典型特征:诊断明确但治疗复杂、用药周期长费用高、患者家庭负担沉重。以渐冻症为例,患者年均药物费用达15万元,且需终身服药。医保专家评审会上披露的数据显示,这6类疾病患者家庭医疗支出占收入比普遍超过75%,远高于WHO推荐的30%警戒线。

  政策制定过程中特别关注创新药可及性。在最终确定的药品目录中,近三年上市的创新药占比达40%,如特发性肺纤维化目录中的尼达尼布、多发性硬化症目录中的西尼莫德等。国家医保局负责人表示,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将通过动态调整机制,确保目录每年更新一次,及时纳入临床急需新药。

  各省份正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广东省医保局7月20日发布公告,将在国家目录基础上增补7种地方特色药品;上海市明确将建立双通道供药机制,确保目录内创新药在定点医院和药店同步供应;四川省则探索长处方管理,允许慢特病患者一次开具12周用药量。经办服务也在同步升级。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已新增慢特病专区,提供在线备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功能。

  试点地区数据显示,电子备案实施后,患者办理时间从平均5个工作日缩短至20分钟。从患者角度看,新政实施后典型病例年度自负费用将显著下降。以克罗恩病生物制剂治疗为例,年费用约8万元,报销后自付降至8000元,降幅达90%。但对部分依赖目录外药物的患者,仍需通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渠道寻求补充保障。

  医疗机构面临用药结构调整。北京某三甲医院药剂科主任透露,正在对新增目录内药品进行库存评估,重点保障特药供应。同时,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将加强对慢特病处方的审核,防止过度医疗。药企反应积极。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已启动增产计划,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罗氏制药表示将把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产能提升30%。国内药企也加快相关仿制药研发,正大天晴的波生坦仿制药预计2026年上市。

  医保专家透露,下一步可能建立慢特病保障的动态准入机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建议,可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基于疾病经济负担、流行病学数据、治疗效果三维度的科学评估体系。另有提案呼吁将门诊慢特病与住院保障衔接,探索按人头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商业保险有望形成补充。太保寿险已推出专门针对6种慢特病的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年缴保费200元可获10万元目录外用药保障。这种基本医保+商保的多层次保障模式正在更多地区试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慢性病患者数量将持续增长。本次政策调整不仅直接惠及千万家庭,更折射出医保制度从保治疗向保健康的战略转型。正如国家医保局负责人所言:让重大疾病患者看得起病、用得上药,是全民医保制度不变的初心。下一步,医保部门将密切跟踪政策实施效果,适时扩大保障范围,持续筑牢民生保障网。

 

Copyright © 2002-2024 DB视讯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0571-8785989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      邮箱:yanghan@163.com

浙ICP备05029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