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7859897
 
DB视讯新闻

DB视讯ST吞下恩智浦传感器命脉


更新时间:2025-07-27 17:48      点击次数:

  2025年7月25日,全球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 ST)正式宣布拟最高9.5亿美元现金收购恩智浦半导体(NXP)的MEMS传感器业务,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成交割。收购的核心聚焦于汽车安全传感器和工业应用传感器,旨在强化ST在全球传感器产业的领导地位。

  要知道,NXP该业务在2024年贡献约3亿美元营收,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将显著提升ST的盈利能力,预计交割后将增厚每股收益。

  这一事件不仅是一桩商业并购,更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缩影。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作为汽车智能化、安全化和电气化的“神经末梢”,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据第三方机构如QY Research的报告更直言,2024年全球汽车级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6.81亿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66.1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73.9亿元)。

  亿安全生意背后的生死传感器在汽车工业的第四次革命——即电气化、自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浪潮中,MEMS传感器扮演着“无声英雄”的角色。

  那么,什么是MEMS传感器?简言之,它是指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将微小的机械结构(如振动悬臂或压力膜)与电子电路集成在单芯片上,尺寸仅毫米级别,却能感知加速度、压力、温度、磁场等物理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在汽车领域,这些装置已从最初的简单器件演变为提升安全、性能和用户体验的关键组件。其核心在于将宏观世界的物理变化转化为微观数据,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提供“智能感知”能力。

  车用MEMS传感器的具体应用场景涵盖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和车辆监测三大领域,这正如NXP在收购业务中所聚焦的。

  被动安全方面,例如安全气囊系统,依赖加速度计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碰撞冲击力;典型的工作流程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MEMS加速度计以微秒级精度检测到冲击信号(例如50g的加速度),触发气囊充气装置,挽救乘员生命。

  主动安全领域则扩展到自适应巡航控制(ACC)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DAS),其中MEMS陀螺仪精准测量角速度,帮助车辆在高速行驶中保持稳定轨迹。

  此外,监测类应用包括胎压监测系统(TPMS),恩智浦的压力传感器能实时传输轮胎气压数据至车载计算机,预防爆胎事故;发动机管理系统中,压力传感器优化进气气流和燃油喷射,提升能效;在车辆网联化(V2X)场景中,MEMS传感器成为“信息安全卫士”,通过磁传感器检测恶意干扰信号。

  据四川省汽车产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平均每辆汽车装配24个MEMS传感器,高档汽车中搭载约25-40,甚至上百个MEMS传感器。

  汽车智能化使得传感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需要提升,比如智能座舱中MEMS 麦克风数量逐渐从传统集中双麦克风或分布式 4麦克风向分布式 6-8个麦克风发展;智能驾驶方面,除激光达外,毫米波达(包括 4D 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环境感知传感器的需求也在增加。在自动驾驶和 ADAS 功能集成的推动下,MEMS 渗透率不断上升,像ADAS 和安全应用的GNSS 定位MEMS惯性传感器激光雷达系统的 MEMS 微振镜、AEB 的微测辐射热计,以及用于车内舒适性的 MEMS 环境传感器等。

  不过,技术挑战不容忽视。汽车应用需满足ASIL - D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标准,如ISO 26262认证要求故障率低于0.001%,这推动厂商如ST和NXP持续优化可靠性设计,如冗余电路和自诊断功能。

  随智能化的推进,汽车从“机械平台”转向“移动数据中心”,传感器数据成为车联网和AI决策基石。车用MEMS传感器不仅是硬件组件,更是汽车安全的“守护神”和智能化的“催化剂”。未来3 - 5年,技术创新将聚焦融合感知,如与AI芯片结合的“智能传感器”预判风险。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

  百亿角斗场在全球汽车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浪潮的推动下,车用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市场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角逐。博世(Bosch)与意法半导体两大半导体巨头,在这一近百亿美元级别的竞赛场中,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你来我往,各自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完整的车规级认证体系和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鲸吞着ADAS、动力电池、车身电子等多条增长赛道。

  当地表上的硅晶圆经过微细加工,化身为精准量测压力、加速度、温度与辐射热量的传感元件时,一场关于规模效应、成本控制与技术领导力的“百亿角斗”,也随之展开。

  近年来,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伴随自动驾驶、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三重浪潮,MEMS传感器在车载压力、加速度、角速度、微测辐射热量等细分领域的应用变得愈加广泛,其价值不再局限于单一元件,而是成为车辆电子电气架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

  根据Yole Group《Status of the MEMS Industry 2025》报告,受智能制造、物联网与车联网等终端市场多重大趋势驱动,MEMS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预计到2030年全球营收将突破19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3.7%。虽然智能手机领域的传感器集成度已趋于饱和,但汽车高阶驾驶辅助系统(ADAS)与新能源车的迅猛普及,正不断为MEMS传感器注入新的增长动能。

  在ADAS应用中,角速度计、三轴加速度计与压力传感器,构成了车辆动态控制、安全气囊触发与胎压监测的核心;而在新能源车方向,电池热管理系统对微测辐射热量计和温度传感器的需求日益增加,以保障电池包运行的安全与寿命。

  具体来看,随着汽车电动化转型深入推进,纯电动乘用车对传统MEMS压力传感器的短期需求可能出现波动性下降;但长远角度,车辆整车安全与智能化水平的持续攀升,将对MEMS运动传感器、微测辐射热计、惯性测量单元(IMU)等品类形成新一轮拉动。

  此外,电池组冲击检测、车身姿态监测、停车状态识别等新兴应用,为惯性传感器与微型压电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政策层面的法规导向与供应链重塑,也将在未来数年内进一步影响产业格局——在全球车规级标准趋严的背景下,更高可靠性的MEMS芯片将成为头部厂商的新筹码。

  展望未来,行业普遍预期MEMS市场将维持两位数的年复合增长率至2030年,创新应用场景则有望开拓“蓝海”市场。例如,人形机器人所需的多维度运动与环境感知,将依赖微型惯性与压力传感器协同工作;未来空中出行(飞行汽车)平台同样对高可靠性、宽量程的MEMS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有着刚性需求。借助这些新兴市场,MEMS传感器行业有望进一步摆脱传统车载与消费电子领域的周期性波动,实现更具弹性的增长格局。

  从竞争格局角度看,全球MEMS市场呈现高度集中但洗牌加速的特征。目前,博世(Bosch)、意法半导体和TDK集团旗下的泉州村田(InvenSense)继续主导传感器市场,恩智浦在车用MEMS领域亦占据重要份额。此次意法半导体对恩智浦业务的收购,必将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冲击:若整合顺利,前者将在产品组合、技术平台和客户资源上获得进一步强化,但能否撼动博世的市场领先地位,还需观察未来两年内新产品的市场表现及供应链协同效率。

  意法半导体以高达9.5亿美元现金收购恩智浦旗下MEMS传感器业务,远不止一笔规模扩张的并购,而是其撬动全球MEMS竞争格局的一次战略跃升。所涉传感器业务2024年营收约3亿美元,毛利率与营业利润率均优于ST既有业务,将在交割完成后立即带来每股收益的正向贡献。

  收购的业务组合主要覆盖汽车安全类MEMS传感器:被动安全(如气囊触发)与主动安全(如车辆动态控制),以及胎压监测(TPMS)、发动机监控、便利功能与信息安全等监控应用。同时包括用于工业市场的压力传感器与加速度计。这些应用几乎与ST原有APMS(模拟、功率与分立器件、MEMS与传感器)产品线形成全面互补。

  ST模拟产品、功率与分立器件、MEMS与传感器产品部总裁Marco Cassis指出,“结合ST现有的MEMS产品组合,这些聚焦汽车安全与工业技术的互补性技术与客户关系,将强化我们在汽车、工业、消费领域的传感器地位。借助ST集设计、产品研发、制造、测试与封装于一体的IDM模式,我们将更好地服务全球客户”。

  为何说此举是“砍向未来”?全球MEMS传感器市场正驱动汽车电动化、自动驾驶、安全升级与车联网等变革,在产业多方机构的推测下,汽车级惯性传感器的增长速度预计高于整个MEMS行业平均水平。电动汽车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普及推动每辆车所需传感器数量翻倍甚至三倍,同时Tier 1供应商对可靠性和安全认证的要求极高。NXP这笔业务正是拥有长期稳定的汽车客户关系与认证体系,补强ST在汽车级MEMS领域的空白,为后续技术共开发、快速落地提供基础。

  整合之后的优势远不止数字游戏。ST独特的IDM模式覆盖从设计到封装测试的各开发节点,使其在产品迭代、客户定制和制程控制方面更具速度与柔性。收购团队拥有丰富的汽车安全应用IP、高素质研发人员,未来将融入ST全球研发体系,推动下一代创新传感器研发。结合ST在微镜激光束扫描(LBS)、Piezoelectric MEMS镜片等领域的合作布局——如与MicroVision、OQmented合作推进LBS技术商业化及智能感知应用,这种融合将催生更多面向ADAS、自动驾驶、新型安全系统的产品线拓展。

  技术互补性强、市场覆盖面广、财务回报显著、整合路径清晰,ST以此一役打出了未来高级驾驶、汽车联网及工业安全增长赛道的重要筹码。

  面对传感器渗透率持续提升、车规级标准不断升级以及新兴应用场景层出不穷的行业格局,博世与ST的“百亿角斗场”已然转化为一场深度技术积累与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长期竞速。对于ST而言,真正的挑战并非收购本身,而是如何以整合促创新、以协同提效率,持续打造差异化技术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不是一次结束,而是一场关于未来智能感知主导权的新起点。

 

Copyright © 2002-2024 DB视讯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0571-8785989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      邮箱:yanghan@163.com

浙ICP备050290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