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1-87859897
 
DB视讯新闻

DB视讯过度诊疗行政公益诉讼办案思考


更新时间:2025-08-08 19:03      点击次数:

  过度诊疗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的重难点问题。这类案件涉及专业性较强、证据标准较高、监管职责交叉等多重复杂因素。如何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医疗领域公共利益,亟须深入研究。

  一是欺诈性诊疗,主要表现为虚构病情(如将正常体检指标夸大为需治疗)、诱导不必要的治疗项目(如无指征手术),严重违背医疗伦理并侵害患者权益。二是违规收费,主要表现为分解收费(如单次检查拆分为多次计费)、超标准收费(如普通CT按增强CT收费),牟取不当利益。三是滥用医保,主要表现为伪造诊疗记录套取医保基金、“挂床住院”等骗保行为,严重侵蚀医保基金安全。四是过度医疗,主要表现为药物滥用(如超时使用抗生素、不当使用激素和辅助用药)和耗材滥用(如不必要的心脏支架、高价骨科内固定以及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这些行为既增加患者负担又危害医疗安全。

  一是线索获取渠道狭窄。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医疗机构全面掌控电子病历、检查报告、用药记录等核心诊疗数据,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患者难以识别过度诊疗。即便识别出过度诊疗行为,患者也会因顾虑后续就医待遇、维权成本高昂及取证困难等,举报积极性普遍较低。当前,线索获取仍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动投诉和偶发的内部举报,这种单一化、被动式的线索发现路径严重制约了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效能。

  二是事实证明困难。临床诊疗指南存在弹性空间,诊疗行为具有高度专业性,非医学专业人士难以准确判断是否符合临床指南,特别是患者个体差异导致诊疗方案可比性降低,疾病自然进程与诊疗干预效果难以明确区分,多学科会诊等复杂诊疗情形增加了判断难度,缺乏统一的过度诊疗认定标准和量化指标。加之电子病历系统具有封闭性,关键诊疗数据由医疗机构单方掌控,外部取证面临技术壁垒,证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难度较大。

  三是监督整改效果欠佳。过度诊疗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如医保基金流失,但在司法实践中,过度诊疗的经济损失难以准确量化,公益受损恢复效果不佳。过度诊疗与医疗机构创收机制、绩效考核等深层次问题相关,行政机关存在多头监管与职责交叉情形,针对个案虽可短期内集中整治,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但缺乏有效的常态化监管措施,行业痼疾难以根治。

  (一)拓宽线索发现渠道。一是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构建过度诊疗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模型,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临床路径偏离度分析算法,自动识别异常诊疗线索,可有效破解传统人工核查发现难、效率低的难题。二是设立有偿举报专项通道。检察机关可会同地方财政部门建立举报平台,实行“举报人信息加密+奖金电子支付”有偿举报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作用。可吸纳退休医师、医保审核专家加入“益心为公”志愿者团队,组建医疗观察员队伍,增强线索发现能力。

  (二)创新证据获取机制。一是建立协作沟通机制。检察机关可与医保部门加强协作,医保部门将飞行检查中发现的不必要医疗服务或检查的问题资料移送检察机关,为检察机关办理过度诊疗公益诉讼案件提供证据支撑。二是健全专家辅助制度。检察机关可建立覆盖临床、医保、法律领域的专家辅助团队,在办案中邀请专家深度参与线索评估、基础诊疗规范比对、替代方案可行性分析、成本收益偏离度测算、损害后果关联性论证等关键环节,为检察官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专业技术支持。三是引入第三方评议机制。检察机关在办理过度诊疗公益诉讼案件中可引入第三方评估,委托具备资质的医疗质量评价机构针对临床必要性、经济合理性等事项进行论证并出具鉴定意见。

  (三)强化整改效果评估。一是构建公益修复量化指标体系。DB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检察机关可以推动行政主管部门构建涵盖经济修复、制度修复和社会治理的三维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对接医疗数据平台实现智能评估,并建立预警机制,实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发现、从专项治理到常态化监督的转变。二是创新公益修复方式。针对过度诊疗案件中难以量化的经济损失和患者的健康损害,可以推行“替代性修复”,责成涉事医院承担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并建立“专项修复基金”、设立患者健康关爱基金。三是探索建立“考核—监测—治理”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检察机关可以促进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取消直接经济指标考核,增设“合理诊疗达标率”核心指标,开发“医疗行为合规监测系统”,成立“检察+医保+卫健+审计”四部门联动的“过度诊疗治理委员会”,开展医疗行为回溯审查,随机抽查出院病例。

  最高人民检察院 (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 (查号台) 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Copyright © 2002-2024 DB视讯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TEL: 0571-87859897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月明路66号浙水大厦A座      邮箱:yanghan@163.com

浙ICP备05029014号-1